湖北省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(No.5 Middle School Shashi Hubei),簡稱沙市五中,是荊州市重點建設學校、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學校、荊州市重點示范高中。
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辦學歷史悠久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其前身是創立于1906年的江陵縣龍山書院。1956年8月,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,利用沙市大賽巷小學的校址,創辦沙市第五中學,其間數次更名,兩易其址,由大賽巷校址毛家坊20號至北京路110號,再至如今江漢北路122號。
江漢北路校址校園占地105畝,建筑面積32000平方米。辦學規模學校有63個教學班,其中高中教學班45個,初中教學班18個。
湖北省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的始創立于龍山書院。龍山書院為于明朝嘉靖年間(公元1522年—1566年), 初在江陵城東射圃, 后在張居正捧日樓臺, 年久廢圯。光緒三十四年(1908年), 龍山書院改辦商業學堂, 將原設高初兩等小學堂遷至沙市大賽巷, 定名為“江陵縣立沙市高初兩等小學堂”,招收學生百余人。
1945年,更名為“沙市民生鎮中心國民學校”。1949年7月,中國人民解放軍沙市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了3所公立小學,將民生鎮中心國民學校改民為“沙市市立第一小學”,1954年更名為“沙市市大賽巷小學”。1956年8月,為適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,利用大賽巷小學的校址,創辦沙市市第五中學。1961年9月,沙市市第五中學遷址到北京路110號,與?學部脫鉤,?學部恢復“沙市市?賽巷?學”名稱。因美佳華商業廣場建設需要“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”于2006年2月整體搬遷到江漢北路112號。
1965年,原交通中學有3個班并入,增加到15個班。2008年7月,原荊州市沙市第十五中學與荊州市沙市第五中學整體合并。2010年,原荊州市沙市區岑河鎮岑河中學高中部并入。
學校有教學大樓三棟,11723平方米;行政辦公、實驗大樓各一棟9085平方米;學生公寓兩棟6153平方米;學生食堂一棟2264平方米;多功能報告廳840平方米。建有微機教室、錄播教室、3D 打印室、多功能報告廳。校園局域網配置微機200 余臺。理、化、生實驗室均按國家一類標準配備,是荊州市合格實驗室。圖書室擁有藏書 60000 余冊,各種期刊、雜志近 200 余種。
學校管理團隊優秀,師資力量雄厚。現有教職工270人,專任教師中,研究生學歷12人,本科學歷237人。有特級教師1人;正高級教師2人,高級教師100人。獲國家級表彰達 29 人次,獲省級表彰達56 人次,有 80 多名教師被吸收為省、市教育學會專業 委員會會員。
學校建有標準的功能齊全的塑膠田徑運動場,擁有四百米環形跑道,不僅能滿足該校田徑運動會的要求,同時還能承辦大型學生運動會的田徑賽事。校內還建有4個標準籃球場,1個足球場、3個排球場、15個乒乓球臺,安裝了十余套多功能健身器材,體育器材齊全,符合省和國家規定的示范學校配備標準。建有標準的塑膠田徑運動場、籃球場、足球場、排球場、乒乓球臺,安裝了十余套多功能健身器材,體育器材達到示范學校配備標準。
安裝了標準化考室、校園安全防護、學生公寓、學生食堂“明廚亮灶”等四套視頻監控系統,構建起全天候、全覆蓋的校園安全監察防護網。學生食堂實行社會化運作,是省級命名的“放心食堂”。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,安排有專職生活管理員,24小時值班制度,實行封閉管理。
學校校園環境優美,文化氛圍濃厚。建有詩聯書畫園、植物園、櫻花園、春梅園、橘園、觀賞魚池等多處景點;興建了詩聯書畫園以及文化長廊,孔子、魯迅等歷史文化名人雕像。整個校園教學、生活、運動三大區域相對獨立又渾然一體。基本實現了環境園林化,食堂標準化、宿舍公寓化、設備現代化的目標。